踏进弘大韩国餐厅那会儿,烤肉的滋滋声裹着蒜香直往鼻腔里钻。木质长桌中央嵌着铜色烤炉,炭火映得每张脸都泛红光。老板娘金女士操着釜山口音招呼熟客,墙角的韩剧海报边挂着熏黑的排气管——这地方压根不屑搞网红ins风,油渍斑驳的菜单才是勋章。
最绝的是限量供应的济州岛黑毛猪五花,肉纹像大理石剖面。金女士亲自示范:生肉先贴炉壁炙出脆壳,再平铺慢烤。油脂滴落炭火窜起青烟时,用紫苏叶裹住焦边肉片,抹上发酵三年的鳀鱼酱,最后塞进整颗烤蒜。咬下去的瞬间,脆皮在齿间炸开,肉汁混着海洋的咸鲜在舌面漫开,后调竟泛起坚果香。
深夜档的隐藏菜单才见真功夫。部队锅不用罐头午餐肉,而是自制烟熏火腿,混着大酱汤底炖煮两小时。当滚沸的汤淹没手工年糕,隔壁桌常有人探头问香味的源头。记得点份米酒冰沙,装在黄铜碗里端上来,浮着松子粒的乳白浆液,恰好解掉烤肉的厚重。
上周偶遇首尔来的老饕,他盯着烤炉突然感慨:\”韩国人烤肉分三派——首尔派要精致,釜山派求鲜猛,弘大这种街头派嘛…\”话音未落,金女士啪地拍下整条牛小肠:\”讲究火候!\”肠衣在猛火下蜷曲成弹簧状,剪开露出晶莹的脂肪层。配着洋葱丝蘸椒盐,脆韧得让人想起明洞夜市的风。
最动人的是烤炉边的烟火人情。常看见上班族解开领带帮女友翻肉,留学生教欧洲游客用剪刀分肉。有回暴雨夜,后厨端出免费大酱汤给等位的客人,蒸腾的热气糊满玻璃窗,像幅暖调的油画。食物终会冷却,但炭火噼啪声里交换的笑语,会在胃里暖很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