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进东区Eastern Avenue那会儿,天色正染上黄昏的橘调。Black Lab Brewing的铸铁招牌在工业风砖墙上毫不张扬,推门时铜铃\”叮\”地撞碎冷空气,烘面包与酒花发酵的暖香瞬间裹上来。这地方像从《星夜》油画里抠出的咖啡馆场景——水泥地泼着不规则靛蓝漆点,橡木酒桶改造成的长桌趴着码农敲笔记本,而真正的主角在吧台后闪着寒光:二十个黄铜龙头列队待命,流淌着实验室编号般的精酿啤酒。
穿法兰绒衬衫的酒保擦着玻璃杯笑:\”试酒板?\”四只150ml小杯呈上时,我忽然理解为何本地人管这儿叫\”液体地理课\”。最左的SMaSH IPA像咬了口加勒比青柠,单一麦芽与单一酒花的纯粹碰撞出热带暴雨般的畅快;隔壁深琥珀色的Oatmeal Stout却沉静如老图书馆,烘焙燕麦的焦香里藏着黑巧尾韵。第三杯酸啤让舌尖猛地激灵,野菌发酵的杏子酸裹着香草荚的温润,像在吃一块会冒气泡的软糖。
转角发酵罐区的导览意外成了化学课堂。蓄胡子的酿酒师拍着锃亮的不锈钢罐解释:\”看见那个温度曲线没?比利时酵母在23度会吐泡泡说脏话。\”他展示冷库里的奇亚籽与洛神花时,窗外货运列车正轰隆驶过。这或许就是城市精酿的浪漫——在铁路动脉与集装箱森林里,有人执着地用pH试纸调试着风的滋味。
暮色渐浓时点了份啤酒腌制的手撕猪肉三明治,酸面包脆壳裹着枫糖浆炙烤的肉丝,搭配当季限定的南瓜艾尔,竟吃出感恩节壁炉边的错觉。邻座白发老头忽然举杯:\”1987年我在这条街运轮胎时,可想不到有天能喝着实验啤酒看CN塔亮灯。\”他杯里浮着香菜籽的德式小麦啤,正是酒单上标注\”退休码头工吉姆定制款\”的那支。
离场前带走罐双倍干投浑浊IPA。铝罐标签印着抽象派黑狗爪印——后来才知这是酒厂名字的由来,纪念创始人那只总在糖化锅旁打盹的拉布拉多。拧开罐盖的瞬间,百香果香涌出,泡沫在杯里升起多伦多的云。当工业区的机械轰鸣都化作杯中细密气泡,或许所谓在地风味,不过是让每个普通夜晚都能轻盈漂浮的魔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