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翻著十年前在關島教堂交換誓言的相簿,海風鹹味彷彿還黏在指尖。那時我們找的香港婚禮策劃師剛從義大利回來,西裝口袋還插著托斯卡尼的向日葵花瓣。如今幫表妹籌備沖繩婚禮時才驚覺,當年憑著直覺撞對旅行社是多幸運的事。
香港這彈丸之地藏著頂級婚旅專家,他們像瑞士軍刀般多功能。上週陪表妹踏進中環某間低調辦公室,策劃師Celia攤開的義大利海岸線場地清單裡,竟標註著「浪聲分貝數」和「日落光軌角度」。某次深夜試菜,主廚端出用香港樽裝奶茶調製的婚宴醬汁,我才懂所謂「文化轉譯」的真諦。
真正專業的團隊連新人沒說出口的都備妥。在峇里島懸崖婚禮遇過暴雨突襲,策劃團隊五分鐘內變出二十把蕾絲傘,傘骨還是可分解環保材質。更別說那些隱形守護:幫過敏體質新娘過濾婚宴菜單的營養師,為懼高新郎調整直升機航線的飛行顧問,他們總在細節處織出安心網。
挑婚旅社別被華麗相冊迷惑。我學會先問三件事:當地是否有註冊律師駐點?颱風備案是否含賓客疏散路線?最刁鑽是要求看「失敗案例復盤報告」——敢展示烏龍的團隊才真有底氣。表妹最終選中那家,只因對方主動提及某次希臘婚禮忘記時差,凌晨三點吵醒牧師的黑歷史。
某夜在赤柱美利樓偶遇當年幫我辦婚禮的總監,他正為客人測試風向對燭光擺動的影響。十年過去,他腕錶換了,但西裝翻領仍別著那枚關島貝殼胸針。「每場婚禮都該有地理座標,」他遞給我的名片背面,是手繪的世界地圖婚紗路線,「我們賣的不是套裝行程,是時空膠囊。」
當表妹在沖繩琉璃教堂說出「我願意」,海面折射的光斑在賓客白衫上跳躍。策劃團隊悄悄遞來的冰鎮毛巾浸過月桃水,連哭泣的妝容都考慮到了。或許海外婚禮的魔幻,就藏在這些比新人更懂愛的專業偏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