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法律网 日本 香港保險 vs 內地 保險:哪個更划算省錢比較指南

香港保險 vs 內地 保險:哪個更划算省錢比較指南

午後在台北101的咖啡廳,朋友攪著冷掉的拿鐵問我:「幫父母規劃醫療險,到底該買香港還是內地的?」玻璃窗外車流如織,她的問題戳中許多台灣家庭的掙扎。這些年我經手過數十份跨境保單,見過港險理賠支票救急的時刻,也看過內地互聯網保險三秒到帳的便利。兩地保險的差異,遠比費率數字複雜得多。

香港保單最誘人的是那組數字——同樣保額的重疾險,年繳保費可能比內地便宜20%到40%。去年幫客戶陳太太精算過,她為先生投保100萬港幣保額的危疾險,香港某公司年繳約2.1萬港幣,內地同類型產品卻要近3萬人民幣。但別急著被價差牽著走,香港保險採用「嚴進寬出」模式,投保時要如實申報十年內的體檢異常,連高血壓用藥紀錄都可能加費。曾有位客戶因隱瞞脂肪肝病史,後來肝癌理賠被拒,省下的保費在百萬醫療費前瞬間蒸發。

內地保險像便利超商,支付寶點開就能買百萬醫療險,甲狀腺結節等小毛病也有機會承保。但翻開條款細則,院外靶向藥多數不賠,心臟支架得用指定品牌。去年深圳李女士的乳腺癌理賠案,就因用的進口標靶藥不在清單,自掏了三十多萬。反觀香港保單,只要醫生證明必要的治療,瑞士新藥照樣理賠,但代價是投保時連膽固醇超標0.1都要申報。

貨幣屬性才是隱形戰場。香港儲蓄險多用美元計價,去年美元強勢時,持有港險的客戶匯差就賺了6%。但人民幣若升值,繳費時就得承受匯損。我總建議客戶用「貨幣籃子」思維配置:用港險鎖定美元資產,內地保單對沖人民幣醫療開支。有位台商把養老金分存三地,香港儲蓄險滾存美元現金流,內地年金險覆蓋基礎生活,台灣再補上長照險,匯率震盪時他照樣睡得安穩。

理賠服務的溫差更值得玩味。內地保險APP拍照上傳病歷,三工作日賠付款項入帳是常態,但遇到複雜案件容易陷入條文拉鋸。香港保險理賠動輒耗時兩週,卻配有專案經理跟進。記得有位客戶在香港確診早期胃癌,保險公司直接預付50%保額讓他赴日治療,這種靈活性在內地體系較少見。但跨境理賠要公證中英文病歷,去年有位桃園客戶就因診斷書寫了「malignancy」而非「cancer」,補件耗掉半個月。

稅務幽靈常被忽略。香港保單收益免徵資本利得稅,內地雖暫無保險稅制,但CRS金融帳戶信息交換下,香港保單資產會自動通報給稅務居民國。去年就有位在陸港商,香港保單分紅被併入個人所得補稅。而內地稅務改革步伐加快,未來是否對保單紅利課稅仍是未知數。

深夜翻出2018年幫客戶做的對照表,當時香港某分紅壽險預期回報率達5.8%,如今同類產品只剩4.2%;內地增額終身壽卻從3.5%調降至3.0%。利率下行浪潮沖刷兩岸,與其糾結「哪裡更省」,不如釐清自己要對抗什麼風險。是擔憂癌症新藥的天價帳單?還是養老金的貶值焦慮?抑或單純想隔離企業經營風險?保險從來不是商品競技場,而是量體裁衣的風險地圖。當你把體檢報告、資產負債表、甚至人生階段攤在桌上,答案往往會自己浮現。

上個月陪陳太太去銀行保管箱取保單,她撫過香港保單燙金的凹凸印紋突然感慨:「原來最貴的不是保費,是買錯保險的十年光陰。」窗邊夕陽熔金,那份保單夾著她先生手術時的醫療單據,理賠金數字旁有藍色墨水寫的:「謝謝當年的堅持。」

评论:

  • 請問美元保單匯率風險怎麼避?我去年繳費時換匯就虧了台幣兩萬多
  • 內地保險的健康告知真的比較寬鬆嗎?我有B肝帶原但肝功能正常,兩邊都投保會被除外嗎?
  • 文中所說香港理賠預付50%好吸引人,但台灣人沒有香港銀行戶口,理賠金匯回會被卡嗎?
  • 最近看到內地保險公司推的「百萬醫療險」一年才台幣三千多,這種便宜保單敢買嗎?
  • 作者提到CRS通報問題,如果台灣人買香港保單但長住東南亞,稅務會有影響嗎?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23法律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23falv.com/100384.html

    作者: sam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