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整理書櫃時,從層層文件底下滑出一本深藍色小冊子,封面上燙金的國徽都蒙了層灰。翻開一看,效期赫然已過三個月。「又得跑一趟了。」這念頭讓人有點抗拒,想起上次在領務局人潮裡排隊的漫長等待,還有表格上總讓人猶豫該勾哪個欄位的困惑。這些年進出各國海關,護照從嶄新挺括到邊角磨損,每次續辦都像替一段生命旅程蓋上新的戳記。這次特別留意了流程細節,把繁瑣手續拆解成可執行的步驟,或許能幫你省下幾小時的奔波與茫然。
時間永遠是最關鍵的魔法師。翻開行事曆,直接圈出護照到期日往前推六個月的日期,用紅筆標註「護照救援日」。別等到最後一刻才驚醒,尤其計畫著明年櫻花季飛東京或暑假帶孩子去歐洲,至少提前半年動手最安心。我上回就是拖到剩兩個月,結果碰上系統維護,差點誤了商務簽證申請,在航空公司櫃檯前急出滿頭汗的記憶至今鮮明。
走進相館說要拍護照用大頭照時,老師傅從鏡頭後探出頭叮嚀:「後頸頭髮別翹起來,耳環要摘。」這些細節常被忽略。背景必須是純白,米白、象牙白都不行,上次幫母親辦時就因背景帶極淺米色被退件。最好穿深色系圓領上衣,避免高領或花紋複雜的衣著,否則像被裝進密封罐頭裡。表情放鬆但別笑開露出牙齒,眼神直視鏡頭,想像正望著遠方阿爾卑斯山的雪頂。洗出照片後別急著裁切,相館老師傅用尺規畫線的專業能確保頭頂到下巴在3.2至3.6公分間,這數字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翻出抽屜深處的舊護照,內頁那些出入境章像褪色的旅行日記。影印資料時,記得將封面燙金國徽頁與內頁個人資料頁攤平複印在同一張A4紙上,角落蓋個「與正本相符」的章更穩妥。身分證正反面複印也別漏掉,曾有朋友因漏印反面跑兩趟。若是護照名字和身分證有出入,還得帶上戶籍謄本正本,這些紙本幽靈總在關鍵時刻絆人一跤。
線上預約系統是避開人潮的祕密通道。深夜打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預約欄位像列車時刻表般展開。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四大站點中,平日早晨的時段最清爽,尤其週二週三人流較少。選定時段後列印預約單,這張紙將成為你通關的快速票券。想起五年前在現場抽號碼牌苦等三小時的經驗,如今能精準掌控時間,簡直是文明進步的恩賜。
申請書填寫像解謎遊戲。用黑筆工整填寫每個欄位,中文姓名要與身分證完全吻合,英文拼音更得對照舊護照一字不差。曾聽過有人把「LING」誤寫成「LIN」,在美國轉機時被海關反覆盤問半小時。最末簽名欄需以正楷簽署,別瀟灑地揮毫藝術簽名,那會讓文件失效。檢查三遍再交出去,任何塗改都可能讓流程退回起點。
踏進領務局大廳,空氣中飄著紙張與焦慮的氣味。遞交文件時,承辦人員會比對舊護照上的照片與此刻的你,若外貌變化太大,最好附上醫生證明。繳費櫃檯只收現金,新台幣1300元紙鈔要事先備妥,摸遍全身湊零錢的窘態能免則免。收執聯務必收好,上面印著取件日期,通常七個工作天後就能領到簇新的護照。
取件日不必再抽號碼牌,直接走向發照櫃檯像走過機場登機門。翻開墨香猶存的新護照,空白的簽證頁像未寫的詩篇。指腹撫過壓凸的國徽,突然想起二十歲第一次拿到護照的雀躍。如今頁數增厚了,旅痕刻進眼尾細紋,這本藍色小冊承載的已不只是通關憑證,更像是人生航行日志的硬殼封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