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4年那年,我剛換了新工作,老闆丟給我一份表格,要我選個薪轉帳戶來領薪水。老實說,那時我對銀行優惠一竅不通,只覺得隨便挑一家就好,結果同事提醒我:「喂,別浪費機會啊,現在銀行搶著給高回贈,選錯就虧大了!」我才驚覺,原來出糧戶口不是隨便開個戶那麼簡單,裡頭藏著一堆學問。
那陣子,我花了好幾個晚上研究各家銀行的方案,發現2014年真是個黃金期。經濟復甦帶動競爭,銀行拚命推優惠,從現金回贈到利息加碼,五花八門。但陷阱也多,有的綁一堆條件,比如每月得刷滿幾萬塊信用卡,或限新客戶申請。我差點被一家銀行的廣告騙了,他們主打「首年5%回贈」,細看才發現只適用存款餘額低於十萬的帳戶,對薪水族來說根本不實際。
先聊聊中國信託的薪轉專案吧,他們那時推「樂活薪轉」,主打現金回饋最高2.5%。條件挺寬鬆,只要每月薪水入帳超過三萬台幣,就能自動享回贈,不用額外消費。我試算過,如果年薪六十萬,一年下來能多拿近一萬五,等於免費多一個月獎金。缺點是得綁定他們的APP理財功能,操作起來有點煩瑣,尤其對科技苦手的人來說,可能得花時間適應。
再來是國泰世華的「薪福帳戶」,他們玩的是複合式優惠,現金回贈1.8%搭配高利活存,年息最高到1.2%。聽起來誘人,但門檻不低,得同時開基金投資戶,並保持五十萬以上資產。我問過理專,他說這是鎖定中高收入族群,像我這種剛入職的菜鳥,搞不好反被手續費吃掉回贈。倒是他們的客服很貼心,有次我搞錯轉帳限額,他們當天就幫我解鎖,省去不少麻煩。
玉山銀行的方案走務實路線,「薪轉e帳戶」回贈率只有1.5%,但勝在零門檻,不用綁消費或投資,純粹靠薪水入帳就啟動。最吸引我的是跨行提款免手續費五次,那時我常跑外地出差,這點超實用。不過,回贈金額有上限,一年最多八千塊,對高薪族來說不夠看。我朋友選了這家,他說省下的瑣碎費用加起來,反而比高回贈更划算。
當然,市場上還有台新、富邦等玩家,台新的「Richart薪轉」主打數位體驗,回贈2%但得用專屬APP管理,富邦則強打保險加值,回贈率低但送意外險。比較一圈下來,我最後選了中國信託,因為回贈實拿又沒隱藏成本。現在回頭看,2014年真是薪轉族的福音年,但得提醒大家,銀行政策變動快,簽約前務必細讀條款,別被華麗數字沖昏頭。優惠就像季節限定的甜點,錯過就沒了,但選對帳戶,能讓你的血汗錢多滾出幾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