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剛搬來香港,第一次在LIHKG論壇上買二手相機,賣家堅持要用PayMe收款,我當時手忙腳亂,差點轉錯帳號。那次經驗讓我學到,在網路交易裡,支付工具用得對不對,直接關係到錢包安全。後來,我慢慢摸索出一些小技巧,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別重蹈我的覆轍。
LIHKG上交易熱絡,但詐騙事件也不少。PayMe作為本地常用的支付App,最關鍵是驗證對方身份。我習慣先要求賣家傳送LIHKG帳號截圖,比對PayMe綁定的手機號碼是否一致。有一次,我差點被假帳號騙走五千港幣,幸好發現手機號碼前後不符,及時取消交易。這種雙重確認,聽起來麻煩,卻能避開九成陷阱。
PayMe的設定功能其實很細膩,很多人忽略交易限額的調整。我建議新手從低額度開始,比如設定單筆最高一千港幣。等熟悉賣家信譽後再調高。記得去年買演唱會門票時,我設了限額,結果對方突然要求加價,系統自動攔截,事後才知那是常見騙局。這招幫我省下冤枉錢,還能培養理性消費習慣。
即時通知功能是我的救星。PayMe預設會發送交易提醒到手機,但別只靠這個。我開啟了「交易完成」和「餘額變動」雙重提示,每次轉帳後立刻檢查。有次深夜交易,通知聲吵醒我,發現金額多了一個零,馬上聯繫客服撤銷。這種小設定,花五分鐘搞定,卻能避免大損失。
避免詐騙的核心是信任建立。在LIHKG討論串裡,我總會先翻看賣家的歷史帖文和評價。如果對方急著催款,或拒絕面交驗貨,八成有鬼。我遇過一個賣家要求先付訂金,結果用PayMe的「收款連結」功能公開分享,反而暴露詐騙意圖。學會讀懂這些紅旗,比任何App設定都管用。
這些年用PayMe在LIHKG交易上百次,從沒出過差錯。說到底,工具再方便也得靠人把關。每次順利完成買賣,那種安心感比省下的錢更珍貴。希望你們試試這些技巧,讓網路支付不再是賭博,而是生活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