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整理旅行照片時,翻到去年在京都賞楓的民宿訂單,突然想起當時就是靠著Agoda和花旗卡的疊加優惠,硬是省下將近一晚的住宿費。這種撿到寶的感覺,讓我立刻打開電腦研究最新一季的Agoda Citibank聯手優惠,果然挖到不少好料。
Agoda的限時折扣碼向來像快閃店,稍縱即逝。這次的「CITIBANKAPAC」算是大方,最高直接折抵15%,但關鍵在「疊加藝術」。我發現很多人只會傻傻輸入折扣碼,卻忽略花旗卡本身的隱藏福利。像上個月幫朋友訂沖繩海景房,原價台幣7800元,先用折扣碼砍到6630元,結帳時再選花旗現金回饋卡,額外撈回5%刷卡金,等於實付不到6300元,房型還自動升等成面海陽台房。
真正會玩的花旗卡友,都在盯「動態優惠專區」。這需要登入Agoda帳號後,在付款頁面底下那行小到快看不見的「查看您的獨家優惠」點進去。去年十月我在這裡撈到曼谷五星酒店住三晚送機場接送,比單純折扣碼多省兩千泰銖。最近更出現隱藏版「早鳥閃購」,某些熱門城市提前60天訂房,折扣碼疊加花旗卡能再壓低8%房價,但這專區像捉迷藏,每次位置都不同。
支付環節才是魔術時刻。多數人以為選完信用卡就結束了,其實花旗的現金回饋卡與哩程卡有微妙差異。現金回饋卡當下省得快感明顯,但哩程控要算精:以PremierMiles卡為例,海外消費10元1哩,Agoda訂房屬海外交易,等於萬元房費換千點亞洲萬里通,再搭配Agoda本身的PointsMAX哩程加倍活動,曾經讓我換到東京機票升等商務艙。上次在福岡用這招,四晚住宿累積的哩程剛好夠換羽田機場貴賓室。
魔鬼藏在條款細節裡。上個月幫同事代訂時踩過雷:他看中大阪心齋橋的公寓式酒店,頁面大大寫著「適用花旗卡優惠」,結果結帳時折扣碼失效。追查發現是房型問題——「連續入住5晚以上」的長宿方案被排除在外。另個陷阱是「到店付款」選項,看似彈性卻會讓銀行卡優惠失效,有次在首爾差點因此多付17%房費。
我的終極省錢心法很簡單:先用折扣碼壓低總價,再用高回饋卡支付賺第二波。但切記凌晨12點到2點是Agoda系統更新時段,這時段搶優惠碼成功率最高。上週搶到清邁河畔villa六折就是靠這招,比直接訂省了四千多,省下的錢剛好夠學三天泰式廚藝課。
優惠再甜,也要記得比價。去年在Agoda查峇里島泳池別墅,顯示花旗卡友價台幣9200元,順手打開官網竟發現「住四付三」活動,換算下來更划算。現在我的流程固定是:鎖定Agoda折扣房→比對官網促銷→最後用花旗卡結帳。多這三步,今年已經省下兩張日本環球影城快速通關券。
旅行基金是一點一滴攢出來的。與其羨慕別人總能說走就走,不如把訂房優惠當成策略遊戲來破解。下次打開Agoda前,先把這篇的秘訣貼在螢幕邊上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