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覺得20萬台幣是小額,銀行應該隨便都過?老實說,這種想法最容易踩雷。我見過太多人,就是卡在這個不上不下的金額,以為資料隨便填填就好,結果被銀行打槍,耽誤了正事。說真的,銀行審核每一筆錢,背後的邏輯都一樣:這筆錢借出去,收得回來嗎?別管金額大小,銀行在乎的是風險。
先別急著填申請書。坐下來,冷靜想想這20萬到底要幹嘛?是週轉店面租金?還是整合幾張卡債?或是家裡突然要修繕?理由越具體、越合理,銀行越放心。我遇過一個朋友,想借錢買高階單眼相機「投資攝影事業」,但銀行流水帳根本看不出攝影收入,這種模糊的用途,直接被歸類為高風險的「消費性貸款」,利率高不說,還容易被打槍。後來他改口說要支付進修課程尾款,附上學費單據,一週內就核下來了。關鍵在於:你的用途,要能說服銀行這筆錢花出去,對你的還款能力是有幫助,至少不拖累。
銀行看你的角度很現實,就三件事:賺多少、欠多少、信用好不好。
賺多少:這是最硬的指標。領固定薪水的,最近三個月薪轉紀錄拿出來,每個月實拿多少清清楚楚。如果是自己接案或開店,銀行最頭痛這種「收入不透明」的狀況。別只丟一張年度報稅單了事,那數字通常比實際能用的錢少很多。最好能整理出過去半年、甚至一年,主要收款帳戶的流水,重點標出每個月的「淨收入」進帳(扣掉必要成本後的錢)。讓銀行一眼就能算出你每月大概有多少活錢能運用。
欠多少:銀行會拉聯徵看你的「負債比」(DBR),簡單說,就是你名下所有貸款每月要還的錢,加起來不能超過你月收入的一定比例(通常是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你以為身上只有房貸,但別忘了車貸、信貸,甚至那些「分期零利率」買的家電、手機,只要是跟銀行簽約的分期付款,通通算進去!我見過有人被拒,就是因為忘了自己還有兩筆24期的零利率分期,加起來每月也要還近萬,直接壓垮負債比。
信用好不好:這塊最冤。很多人根本沒查過自己的聯徵報告,裡面可能有自己都不知道的「地雷」。像是:
– 信用卡習慣只繳最低金額?銀行會懷疑你手頭很緊。
– 曾經有過一兩次遲繳紀錄,即使是忘記?紀錄會留一年。
– 短期內密集申請好幾家銀行的信用卡或貸款?聯徵查詢次數暴增,銀行會覺得你很缺錢,風險高。
申請前,花個100塊台幣,自己先上聯徵中心網站調一份信用報告看看,有問題先釐清或改善,別讓小疏忽壞事。
資料備齊了,怎麼送也有學問。
別當無頭蒼蠅亂槍打鳥。每家銀行主力客群和喜好不同。像有些銀行對軍公教特別友善,核貸快利率低;有些喜歡跟長期往來的存戶打交道,你的薪轉戶銀行通常是最佳首選,他們最清楚你的金流;有些則專攻小額信貸,線上申請很方便。花點時間研究,或直接問熟識的理專(如果有的話),比盲目送件有效。同時丟三家以上?聯徵報告上會顯示「近期多次查詢」,銀行一看就警戒,反而扣分。建議鎖定1-2家最有把握的先送。
填寫申請表時,「貸款用途」欄位是重點戰場。別只寫「週轉」或「其他」這種模糊字眼。前面提過,要具體!「支付OO教育機構進修課程尾款12萬」加上「更換老舊公寓衛浴設備8萬」,後面附上課程合約書和衛浴估價單據影本(如果有的話),說服力完全不同。金額也盡量跟用途吻合,別寫借20萬但用途只列15萬。
銀行員也是人。一份排版清楚、重點標示、附件齊全的申請文件,絕對比亂糟糟的一疊紙更容易讓人點頭。把收入證明(薪轉存摺近三個月內頁、勞保明細)、身分證件、用途佐證(如合約、估價單)依序整理好,該標註的地方(如每月薪資入帳、大筆固定收入)用螢光筆劃起來。讓人一眼抓到重點,感受你的用心。
最後提醒幾個常見陷阱:
– 看到「超低利率」先冷靜,旁邊一定有超小字寫著「限前X期」或「限特定族群」。算一下整個貸款期的「總費用年百分率」(APR),這才是包含所有手續費、開辦費後的真實成本。
– 綁約期內提前還款?很多銀行會收高額違約金,借之前要看清楚。
– 別被「快速撥款」沖昏頭。急著要錢的時候,最容易忽略合約細節,簽下去才發現利率超高、綁約超長,後悔莫及。再急,也要把合約逐字看完。
借20萬不難,難的是用對方法,避開地雷。銀行要的其實很簡單:證明你是個有能力、有意願,而且誠實的借款人。把功課做在前面,自然水到渠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