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那個倒楣的午後嗎?趕著去接小孩放學,一個恍神,油門踩深了點,「咚」一聲,親吻了前車的保險桿。當下腦子一片空白,下車看到對方駕駛鐵青的臉,心涼了半截。幸好,車險還在效期內。一通電話給保險公司,後續的理賠手續雖然繁瑣,但至少荷包沒被這意外直接擊穿。那次之後,我對「買保險就是買安心」這句話,感受特別深。
不過老實說,以前每年續保車險,對我來說就像例行公事,業務員打電話來,聽聽報價,差不多就續了,很少認真去「比」。直到有次跟朋友聊天,才發現同樣的車齡、差不多的條件,他透過線上投保,硬是比我便宜了一千多塊!這不是小錢啊,省下來加幾次油多好。從那時起,我才真正開始研究「線上投保」這門學問。
線上投保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透明」跟「效率」。不用再等業務員有空才回電,自己隨時上保險公司的網站,或者那些第三方比價平台,輸入車牌、車款、車齡,還有自己想要的保障內容,像強制險(這不用說,法規一定要保)、第三人責任險(賠別人的車和人,強烈建議保高點,現在超跑滿街跑)、車體險(賠自己愛車的,看你是要甲式、乙式還是限額,差很多)、竊盜險等等。按幾個鍵,各家保險公司的報價清清楚楚列在眼前,誰貴誰便宜,一目了然。以前那種「不知道有沒有被貴去」的疑慮,瞬間少了大半。
但!線上比價,真的不是「哪家最便宜就選哪家」這麼簡單。魔鬼藏在細節裡。我吃過小虧,也學乖了。首先,一定要確認你勾選的「保障內容」是完全一樣的。比如說,第三人責任險的每一事故體傷/死亡保額、每一事故財損保額,還有最重要的「每一人體傷/死亡」保額,數字差一點,保費就差很多。A公司可能第三人責任險保額高一點點,總價看起來貴,但仔細看,它附加了「道路救援」或「律師費補償」;B公司看起來便宜,但可能「車體險的自負額」比例較高(也就是小刮小蹭你要自掏腰包的範圍較大)。
再來,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口碑,絕對值得你花點時間爬文。線上投保再方便,萬一真的出事,理賠順不順、客服態度如何,那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有些公司線上流程做得很漂亮,但理賠速度慢半拍;有些老牌公司線下服務紮實,線上系統可能陽春點。這沒有絕對好壞,就看你在乎的是「投保時的超低價」,還是「出事時的安心感」。我的經驗是,找個平衡點,別一味追求最低價。
話說回來,線上投保也不是萬靈丹。如果你對保險條款完全沒概念,看到「免追償」、「附加被保險人」這些名詞就頭痛,或者你的車況、駕駛人狀況比較特殊(例如公司車、營業用車、改裝車),那找個信任的業務員當面諮詢,幫你解釋清楚、量身規劃,可能還是比較穩妥。線上可以當作比價、獲取初步資訊的好工具,但複雜的狀況,專業人士的建議仍有價值。
總歸一句,車險是必要的支出,但絕不是不能動腦筋的支出。利用線上投保的透明和便利性,搭配仔細的比對和一點點投保技巧,每年省下個幾千塊絕對不是夢。把省下的錢,拿來保養愛車,或者請家人吃頓好的,不是更實際?安全駕駛是根本,但買對保險、買聰明保險,就是給自己和家人多一層實在的保障。下次續保前,花個半小時線上比一比,你的荷包會感謝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