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香港買居屋,印花稅係一大開支,尤其係首次購屋同轉讓時,唔小心就會蝕大本。我記得十年前第一次入手居屋,嗰陣時懵盛盛,簽完約先發現印花稅額外多咗幾萬蚊,真係肉赤到瞓唔着。後尾經過幾次經驗同埋請教律師朋友,先摸清點樣慳錢。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呢啲血淚教訓,希望幫你哋避開啲伏位。
印花稅嘅本質係政府對物業交易徵收嘅稅項,居屋作為公營房屋,稅率可能比私樓低啲,但計法複雜到嘔。首先,要睇清楚你買嘅居屋類型,係綠表定白表,因為綠表通常有首次置業優惠,稅率可以低至1.5%。記住,首次購屋者一定要申請「首次置業印花稅寬減」,政府規定收入唔過某個額(例如單身月入三萬蚊以下),就可以慳返成半稅。不過,申請時要準備齊全文件,好似入息證明同身份證副本,唔好拖到最後一刻,否則miss咗deadline就蝕底。
轉讓居屋時,印花稅嘅慳錢技巧更考心思。如果你係轉名比家人,例如配偶或子女,可以用「近親轉讓」方式,稅率會大幅降低,甚至免稅。但呢度有個陷阱:轉讓後五年內唔可以再賣,否則會被追收額外印花稅。我試過幫朋友處理一單case,佢哋急住移民,就將居屋轉比阿媽,慳咗十幾萬稅。另外,留意市場時機,印花稅率會跟樓價波動,樓市低迷時入手,稅額自然細啲。
實用嘅貼士仲有:簽約前,搵個專業測量師幫手計稅,佢哋識得用合法漏洞,例如將交易分階段處理,避開高稅階層。記住,慳錢唔等於走法律罅,一切要合規。同埋,定期check政府網站更新,稅例成日改,舊年就有新政策針對短期轉讓。總之,印花稅慳到錢,靠嘅係事前準備同埋經驗累積,唔好怕麻煩,慳返嘅錢夠你裝修間屋。
最後,分享個真實故事:我鄰居陳太,首次買居屋時冇申請寬減,白白蝕咗八萬蚊。後尾佢學精咗,轉讓比個仔時用近親方法,慳到笑。呢啲經驗話俾我哋知,印花稅唔係硬食嘅,只要你肯花時間鑽研,真係可以袋返唔少。希望呢篇嘢幫到你,有咩問題隨時留言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