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盯著螢幕上跳動的美股報價,手邊咖啡早已涼透。去年初把部分資金從台股轉戰美股時,朋友推薦富途牛牛,當時半信半疑開了戶,沒想到這成了我投資路上最關鍵的轉折點。今天不講虛的,只談這一年來真金白銀換來的實戰心得。
記得第一次用富途牛牛下單蘋果股票,凌晨三點看到財報暴雷急著拋售,手指凍得發僵還能流暢操作。那瞬間突然理解,為啥香港中環那些交易員寧可多花錢也要用這套系統。開戶過程更是意外——原本準備好要跑銀行辦財力證明,結果全程手機搞定,從上傳身分證到審核通過只花兩天,比開台灣證券戶還快。
真正讓我驚豔的是「碎股交易」功能。去年英偉達拆股後股價飆升,手頭剛好有三千美金閒錢,硬是買了0.78股。這種螞蟻搬磚式的投資,在傳統券商根本做不到。更別提盤前盤後交易時段,當台灣券商APP還在休眠,我已經靠著富途在美東時間凌晨四點撿到亞馬遜的帶血籌碼。
匯率轉換的魔鬼藏在細節裡。某次轉帳發現富途的「匯率鎖定」功能,週五晚上用27.8匯率預約下周換匯,週一美元飆到28.3時,省下的差價夠付半年手續費。這功能尤其適合台灣散戶,畢竟新台幣波動起來比台股還刺激。
上個月特斯拉暴跌那夜,考驗才真正來臨。當其他券商APP出現卡頓時,富途的Level 2報價仍流暢得殘酷。看著每筆百手賣單砸盤的軌跡,忽然慶幸自己選了能扛住極端行情的交易通道。不過得提醒,融資利率確實比本土券商高,短線槓桿玩家得精算成本。
最踏實的還是SIPC保險那五百萬美金保障。有次凌晨接到香港客服電話,只因為登入地點從台北切換到東京旅遊。這種神經質級別的安全管控,反而讓人能安心把百萬資金放在裡面過夜。
當然也有想拍桌的時候。像是想交易某些冷門期權品種,發現權限申請得補三份文件;或是看到美國用戶能用現金帳戶玩期權策略,海外賬戶卻被限制。但總體來說,當你需要凌晨三點精準狙擊輝達期權,或是想用碎股收集谷歌股票,會發現這些小缺憾值得妥協。
最近把富途推薦給做美股代購的朋友,他笑著說現在幫客戶下單迪士尼股票,手續費比代購奶粉還低。這或許就是科技帶來的公平——曾經華爾街巨頭的武器,現在台北文山區的公寓裡也能駕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