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砸在轩尼诗道的遮阳棚上噼啪作响,拐进豪苑茶楼那扇厚重的木门,瞬间被暖烘烘的香气和鼎沸人声包裹。湿冷的水汽还挂在发梢,侍应阿姐已利落地将我们引到靠窗的卡座,一壶滚烫的菊普随即跟上,杯沿氤氲开来的暖意,瞬间熨帖了被冷雨浇透的心。不是为了避雨,是专程冲着他们新推的「怀旧港味」早茶优惠来的。十点前落单,特定点心一律七折,这对嗜好这一口的老饕来说,简直是清晨最动人的闹钟。
点心纸密密麻麻,熟悉的字眼带着温度。手指划过“虾饺皇”、“蟹籽烧卖”、“酥皮叉烧包”时,耳边仿佛自动响起推车阿姐悠长的叫卖声。等不及推车巡场,直接勾选下单。不多时,蒸笼冒着白气上桌,揭开盖子的瞬间,像揭开一个酝酿已久的承诺。虾饺皮薄得透光,隐约可见里头粉红的虾肉和笋粒,轻轻夹起,那层柔韧的米皮颤巍巍地兜住饱满的馅料,一口下去,鲜甜弹牙,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旁边的蟹籽烧卖皇,顶着一层金灿灿的蟹籽,肉馅紧实多汁,猪油的脂香混合着菇粒的鲜美,扎实得令人满足。
邻座几位银发阿伯,熟练地“叩茶”、翻报纸,桌上堆叠着好几层蒸笼。他们不用点心纸,推车一到,只需一个眼神,阿姐便心领神会地放下他们惯吃的几款。那份默契,是岁月在茶楼里沉淀下来的密码。看着他们用布满皱纹的手捏着小小的茶杯,慢悠悠地“叹”着,早茶于他们,早已超越了果腹,是融入骨血的生活仪式,是街坊邻里几十年不变的情谊纽带。这烟火气,比任何精致的装潢都动人。
优惠单子上的经典款固然稳妥,但豪苑的巧思藏在几款“新派怀旧”里。比如那道“怀旧鸭脚扎”,外层是软糯入味的鸭掌,里面扎实地裹着芋头条、冬菇和厚实的肉馅,再用腐皮细心扎紧,淋上浓稠的鲍汁。一口咬下,腐皮的豆香、芋头的粉糯、鸭掌的胶质、肉馅的丰腴在口腔里层层递进,复杂而和谐。还有那“蜂巢炸芋角”,外形真如蜂巢般蓬松酥脆,滚烫的芋泥包裹着咸香的冬菇肉末馅,外酥脆内绵软滚烫,咸甜交织,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惊喜。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反而是那碟看似平平无奇的“香煎萝卜糕”。煎得两面金黄微焦,内里却是惊人的绵软湿润。萝卜丝清甜多汁,腊味粒咸香提鲜,虾米和瑶柱碎带来海味的深邃。没有过多粉感,每一口都是实在的萝卜本味和腊味的脂香交融,蘸点辣椒酱,咸、甜、鲜、辣在口中轮番登场,朴实无华却功力深厚。搭配一碟清爽微甜的“鲜竹卷”,腐皮包裹着素馅,浸在清汤里,正好解了煎炸点心的微腻。
优惠时段人声鼎沸,推车穿梭,蒸笼开合的叮当声、茶壶续水的哗啦声、邻桌的谈笑声,交织成最生动的港岛晨曲。省下的茶钱,正好多点了一份限量供应的“姜汁撞奶”,温热嫩滑,姜的辛辣与奶的醇厚碰撞,为这场点心盛宴画上完美句点。走出豪苑,雨已停歇,阳光刺破云层,胃里是暖的,心里是满的。那份属于老香港的温情脉脉和实实在在的美味,连同那七折的实惠,都让人忍不住盘算着下次再来的日子。所谓“一盅两件”的闲适,在这份热闹与地道中,才真正品出了精髓。它不是精致的表演,是滚烫的生活本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