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书是一本纪实小说,讲述的是1976年美国犹他州发生的两起凶杀案。加里·吉尔摩不只是简单的反社会恶魔。梅勒将他塑造成一个美国存在主义的殉道者。坐牢18年的假释犯,出狱后疯狂酗酒、偷窃、纵欲,最终为发泄失恋怒火枪杀两名陌生人。
他拒绝上诉,高喊“让我们动手吧!”吉尔摩用暴力反抗异化社会,用自我毁灭践行存在主义信条:“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须面对自己”。
梅勒耗费两年,亲历数百次采访,消化了拉里·希勒提供的大量录音、信件与司法档案,最终写成了这本书。与早期作品中张扬的“自我”不同,梅勒在这部作品里降低了存在感,追求的是客观,自我的态度和立场暂时抛之脑后。上卷“西部的声音”铺陈吉尔摩出狱后的堕落轨迹,下卷“东部的声音”记录了媒体与资本如何将他的死亡物质化。
吉尔摩的枪决打破了美国十年无死刑的记录,也引爆了一场荒诞的死亡消费。《时代》周刊将他选为封面人物,印着他头像的T恤热卖全国,记者们像秃鹫般盘旋在监狱外。梅勒用下卷揭穿这场“东部的声音”:所谓的正义执行,其实是媒体、律师与公众合谋的恐怖秀。吉尔摩只是资本的工具,是谋利的一部分而已。
吉尔摩在刑场砸碎手表,让指针永远停在原定行刑时刻7:55;当他的骨灰被洒向犹他州天空——这些充满仪式感的细节,讽刺地解构了司法的庄严。而真正的批判指向更深处:一个让少年惯犯在监狱度过大半生、出狱后毫无出路的社会,才是孕育暴力的温床。
“自私、欺诈、虚伪和商品化的美国社会诱使加里一步步走向毁灭”。
全书虽然很长,但是读起来并不觉得乏味。暴力、犯罪在一些作品或者影视中被解构、美化,但是如果真的面临这一切的话,还是会觉得很沉重。通过吉尔摩这痛苦、沉重的一生,也可以从中窥探到自诩自由开放高级的美国背后的阴影。
预览图:

评论:
- 好厚
- 经典
- 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