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趁著假期去台北閒逛,無意中鑽進南村的小巷弄,發現這家低調的老店。門口掛著褪色的招牌,寫著「南村牛肉麵」,木門半掩著,飄出陣陣濃郁香氣。老闆是個頭髮花白的老伯,見我探頭,熱情招呼:「進來坐啦,今天湯頭正好!」店裡擺著幾張舊木桌,牆上貼滿泛黃的報章剪報,細看才知這店開了快四十年,從街邊攤熬成在地人私藏寶地。
點了一碗招牌紅燒牛肉麵,上桌時熱氣騰騰。先啜一口湯,濃到像化不開的琥珀,牛骨和蔬果熬足八小時,沒半點味精影子,醇厚中帶點微辣回甘。湯匙一撈,肉塊大得驚人,足足半個拳頭大,用的是台灣黃牛腱心,燉得軟爛卻不散,筋絡透著膠質光澤。咬下去肉汁迸發,混著湯的鮮香,舌尖瞬間被征服。麵條是手工拉的寬麵,Q彈有嚼勁,吸附湯汁後更顯風味。老闆說祕訣在堅持古法:每天清晨四點開火熬湯,肉選當日溫體牛,連蔥花都現切,難怪吃一碗就飽足感炸裂。
坐著吃麵時,和老闆聊起天。他原是軍眷子弟,父親從四川帶來家傳配方,落腳南村後融入台味,減了花椒多了甘甜。這碗麵承載著台北的移民史,戰後物資匱乏的年代,一碗濃湯大肉的牛肉麵是庶民的奢華慰藉。現在年輕人追求網美店,他卻守著炭火爐說:「味道不能變,變了就對不起老客人。」離店前瞥見牆角照片,泛黃影像裡年輕老闆和食客的笑臉,時光彷彿凝在湯碗中。
若去台北,別只奔夜市或高樓。拐進南村巷尾,花百來塊台幣,就能嚐到這份踏實的溫暖。吃完渾身舒暢,不只胃滿了,心也跟著豐盈起來。老味道的魅力,永遠在細節裡藏著人生。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