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經過Steeles Ave E那天純屬迷路。導航失靈,轉錯兩個路口,卻意外撞見這片寶藏街區。夕陽把6005號那排彩色招牌染成蜜糖色,空氣裡飄著越南河粉的香茅味混著港式燒臘的焦香——這哪是普通商場,根本是多倫多東區的微型聯合國。
推開「金鳳凰餅屋」玻璃門那刻,時光倒流三十年。玻璃櫃裡躺著菠蘿包,表皮龜裂紋路像藝術品。老闆娘阿珍手指沾著麵粉笑:「試試剛出爐的雞尾包?豬油自己熬的。」咬下去那聲酥脆響,腦海立刻浮現香港深水埗的老鋪。轉角「越香園」又是另一番天地,生牛肉河粉湯頭清澈見底,薄荷九層塔堆成小山。老闆阿強舀湯時總要多加勺牛骨骨髓:「華人怕腥?這才是靈魂啊!」
購物狂的癮頭在這裡隨時爆發。「韓物語」藥妝店貨架擠滿蝸牛面膜,韓國大媽拽著我試塗手背:「加拿大乾燥,這個!」黏糊糊的質地意外地五分鐘後就吸收。隔壁「西貢小姐」掛著奧黛旗袍,越南老闆娘用法語腔英語介紹刺繡:「都是胡志明市老師傅手縫。」最震撼是「東方市集」生鮮區,活石斑在池子裡甩尾,榴槤堆成尖塔,穿紗麗的印度主婦和戴頭巾的回教太太同時在挑山竹。
真正讓我駐足的卻是後巷。凌晨三點的「夜來香粥鋪」,卡車司機捧著豬雜粥呵氣。洗碗阿伯突然哼起粵劇,對面斯里蘭卡青年跟著節拍點頭。油膩燈光下,不同膚色的手傳遞著辣椒醬。「這裡沒有米其林星星,」粥鋪老闆擦著汗笑,「但有凌晨四點幫你修車的福建兄弟,有韓國阿嬤塞給你的醒酒湯。」
當城市越來越像複製貼上的連鎖店,6005號像顆頑固的釘子,卡在多倫多的文化齒輪間。它吵雜混亂,地板黏鞋底,停車位永遠要靠搶。但當你捧著燙手的咖央吐司,看菲律賓樂隊在停車場彈唱,會突然懂這片混沌的珍貴——這裡的煙火氣,足夠焐熱整個加拿大的寒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