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加拿大生活十幾年的老移民,黑色星期五對我來說就像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記得剛來那年,凌晨三點裹著羽絨服在Best Buy門口排隊,寒風中看著櫥窗裡的4K電視廣告,手指凍得發麻卻熱血沸騰。如今早沒了當年的衝動,但累積的省錢智慧倒是能裝滿整個購物車。
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黑五戰役早在十月底就打響。我的手機備忘錄裡永遠躺著「三層清單」:第一層是必需品清單(比如替換的雪胎),第二層是觀望清單(心儀半年的Dyson吸塵器),第三層寫著「看到30% off以上才准碰」。上週在Staples官網用價格追蹤插件時,發現某款辦公椅的歷史價格曲線突然陡降,立刻設定開搶鬧鐘——這才是老手的起手式。
加拿大黑五最弔詭的是隱形折扣。去年在Shoppers結帳時,收銀員突然問我:「要用PC Optimum點數折現嗎?」原本$179的蘭蔻禮盒,疊加會員週三積分活動和舊點數,實付$27.5。當場省下的錢足夠在Eaton Centre美食廣場吃三個月午餐。切記:藥妝店的GWP(買贈禮包)永遠比單純折扣划算,那些小樣組合起來往往值回票價。
別被「限時閃購」沖昏頭!我曾用Flipp APP比價發現,同款KitchenAid攪拌機在Canadian Tire標價$299贈廚具五件套,而百思買$279卻要另購配件。更別提有些電商玩「先漲後降」的把戲,某運動品牌登山靴十月標$120,黑五前悄悄改成$165再打七折,實際比平時貴$9。
實體店廝殺有套「三光原則」:先掃光展示櫃最底層商品(熱門款常被藏起來),再盯光員工補貨推車(搶先拿到未拆箱新品),最後用光所有支付工具福利。去年用RBC信用卡在Home Depot結帳,疊加App內電子優惠券和門店滿減,$599的雪鏟機實付$421,旁邊的白人大叔看得直吹口哨。
現在我反而最期待黑五後的週一。電商庫存壓力下常釋出神價,去年十二月三號在SSENSE撿到過季Moncler羽絨服,標價$1,150再用清倉碼折上折,$517入手時手都在抖。這就像吃魚專挑腮邊肉——懂行的才知哪裡最鮮。
十年黑五教會我最重要的事:省下的錢不是數字,是帶女兒去班夫看極光時升溫的親情,是給父母寄保健品的安心。當收件箱塞滿「限時搶購」郵件時,不妨泡杯楓糖奶茶問自己:這件商品若無折扣,我還會為它心跳加速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