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剛從海外返港,想找張信用卡整合日常開支。朋友推薦馬會信用卡,我半信半疑申請了——結果,那張卡成了我的錢包常客。作為金融老手,我見過無數卡種,但馬會卡的回饋機制,真係有料到。唔係齋講優惠咁簡單,背後嘅策略同設計,值得深挖。
申請馬會卡,唔係人人啱。首先,你要係馬會會員,或者透過指定渠道入會。我當年填表時,發現佢哋嘅門檻唔高,年滿18歲、有穩定收入就得。但留意,申請文件要齊全:身份證副本、住址證明同入息證明。最緊要係揀啱卡種——有標準卡、白金卡同尊尚卡,每張嘅年費同要求都唔同。白金卡年費約800蚊,但如果你係馬會活躍會員,隨時豁免。我建議新人先從標準卡入手,零年費,試下水溫先。
講到優惠,新戶禮遇真係吸引。開卡首三個月,消費滿5000蚊,即回贈500蚊現金。我試過買機票用佢,仲有額外旅遊保險包埋。仲有,馬會賽事日專享:用卡買飛入場,回贈高達10%,我上個月睇完賽馬,慳咗成舊水。但記住,優惠會變動,最好上官網check最新條款,唔好靠人講。
回饋方面,馬會卡嘅積分系統好彈性。每消費1蚊儲1分,積分唔會過期,可以換現金券、禮品或直接扣賬。我鍾意換超市coupon,變相打9折。但深度啲講,佢嘅回饋率平均有1.5%,比好多銀行卡高。尤其係餐飲同娛樂類消費,回贈去到2%,我成日同friend食飯用,一年慳幾千蚊。不過,要避開陷阱:部分商戶計分有上限,例如網購平台,每月最多儲5000分。
作為金融人,我點評下佢嘅競爭力。馬會卡最大優勢係生態圈——結合賽馬、餐飲同生活消費,回饋集中喺高頻場景。比起HSBC或渣打卡,佢少咗海外簽賬優惠,但本地使用更實惠。缺點?年費卡嘅回報要計清楚,白金卡如果年消費唔過10萬,未必抵。總括嚟講,呢張卡啱鍾意本地生活嘅人,尤其係馬會粉絲。記住,理財要量力而為,唔好為優惠亂洗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