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朋友睇樓,發現地產經紀辦公室貼滿「香港寬頻$108簽3年」「Smartone 5G家居計劃送超市券」海報。香港人成日話「上網貴過供樓」,但其實識得揀,慳到嘅錢夠每個月請自己飲兩杯手沖咖啡。作為一個成日要remote trading嘅金融狗,我親身試過晒兩間公司嘅旗艦plan,今日就拆解啲數字背後嘅真實體驗。
香港寬頻賣1,000M光纖入屋,標價$168但永遠有隱藏價。上個月我扮新客打去熱線,職員開口就offer $108/月(連18個月myTV SUPER),但要簽36個月。試用期間凌晨三點測速,download 維持920Mbps左右,upload反而有驚喜去到940Mbps。重點係佢個商業級路由器真心穩,開住Bloomberg Terminal同時Zoom meeting都未試過斷線,呢點對炒即市期指嘅人嚟講值回票價。
Smartone嘅5G家居寬頻就玩心理戰,$388.5月費寫到超大隻,但用細如螞蟻嘅字標明「24個月約平均$199」。我借咗部華為CPE Pro 3試用兩星期,日頭中環收爆5G訊號有600Mbps,但夜晚八點黃金時段跌到得返78Mbps。最吊詭係佢合約寫明「網絡繁忙時或需輪候」,試過打緊機突然彈去4G,ping值飆上200ms即刻俾隊友問候。不過送嘅百佳$800券同Disney+會員,計落其實變相月費$165左右。
點揀?我畫咗張決策樹:如果你屋企有NAS要24小時BT/玩緊雲端挖礦/靠視訊食飯,硬食香港寬頻長約都抵。但係租緊樓/成日搬竇/只需要睇Netflix,Smartone流動方案加送嘅禮券組合更着數。記住要睇清楚合約第12頁細則:香港寬頻提早解約要賠剩餘月費50%,Smartone就要還清贈品市值,試過有人退機時發現部CPE有花痕被扣$1,200押金。
金融佬視角加多句:而家香港通脹率4.6%,簽長約某程度係對沖加價風險。香港寬頻上年加過價7%,但舊客約滿前凍價;Smartone就年年靜雞雞加$20行政費。我嘅邪道玩法?用公司名登記商業plan,雖然月費貴三成,但隨時cut約同埋可以報稅扣減,計落可能更着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