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去倫敦出差,機場安檢人員盯著我的護照照片看了足足五分鐘,最後搖搖頭說:「這照片光線太暗,頭髮遮住眉毛了,得重拍。」當時航班只剩一小時起飛,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衝到機場快照亭花大錢解決。從那刻起,我發誓再也不讓這種蠢事發生,開始鑽研護照證件相的門道。
光線是成敗關鍵,別傻傻用閃光燈直打臉,那樣會讓五官扁平得像張紙片。我習慣選陰天下午,靠窗戶的自然光最柔和,能凸顯輪廓又避免陰影。背景一定要純白或淺灰,千萬別帶花紋,否則領事館一眼就退件。表情嘛,保持中性微笑就好,嘴角微微上揚,別露齒——這不是自拍,是嚴肅的官方文件。
穿著方面,深色上衣最保險,避開高領或花哨圖案。頭部位置要居中,眼睛直視鏡頭,頭髮別蓋住額頭或耳朵,這些細節關乎生物識別系統的準確度。尺寸要求更是馬虎不得,國際標準是35×45毫米,頭部高度佔七成,但各國有微妙差異。美國護照偏好2×2英寸,日本則嚴格要求下巴到頭頂32-36毫米。我見過太多人因幾毫米誤差被拒,白白浪費時間金錢。
最常見錯誤是DIY時用手機APP亂裁切,比例一歪就全毀。建議找專業照相館,或自備尺規確認。背後邏輯很硬核:這些規格是反恐和身份驗證的基石,臉部特徵必須清晰可辨。下次拍前,先對鏡子練習幾次,連金融業出差老手如我,都靠這招避開無數麻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