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颱風夜,鄰居陳太屋企廚房條鹹水管突然爆裂,水浸到腳眼,木地板全泡湯。更慘係漏水滲落樓下單位,天花燈槽滴水,管理處半夜拍門。陳太手忙腳亂搵緊通渠師傅電話時,我忽然醒起佢買過匯豐家居保,即刻提佢打緊急支援熱線。結果天光前已有承辦商上門搶修,仲幫手協調樓下賠償評估。睇住陳太由慌失失到鬆一口氣,我先真切體會到,所謂「安心」唔係保單上嘅字眼,而係風雨飄搖時有人幫你托住個家。
香港地寸金尺土,我哋花半生積蓄供嘅蝸居,隨時被場暴雨、一次短路或樓上裝修失誤摧毀。普通火險只保建築結構,但屋企入面先係心血所在——阿爺留低嘅酸枝櫃、成牆身嘅設計師手稿、甚至係雪櫃裡為囡囡生日焗嘅蛋糕。匯豐份保單最戳中我心係「家居財物」同「第三者責任」呢兩把保護傘。試想像你個菲傭抹窗時失手跌爛樓下古董花盆,或者你屋企跳掣累全棟大廈燒保險絲,動輒賠幾萬蚊。我舊年就因為客廁水箱漏水搞到樓下牆身發霉,保險公司直接同對方師傅傾維修方案,我淨係簽過份文件。
好多後生仔以為新裝修單位好穩陣,我表弟就食過大虧。佢貪平搵師傅DIY全屋電力改造,點知入伙三個月電視牆後面短路起火,燒燬成組音響設備。裝修佬早已失聯,佢先發現發展商送嘅基本火險唔包電線工程缺陷。而匯豐條款列明「意外損毀」涵蓋電力故障引致損失,仲附加「裝修工程保障」,如果師傅手工差導致後續問題,最高賠三十萬。早知當年我裝修前就應該加保呢項,唔使而家見到牆角啲裂痕就心驚驚。
最令我意外係連「家居支援」都包埋鎖匙佬開鎖費。有次我媽晨運遺失鎖匙,朝早七點幾打去熱線,半個鐘後就有師傅嚟開閘門,收費直接由保險公司過數,老人家唔使摷救命錢。仲有玻璃爆裂緊急維修、水管塞咗通渠呢啲濕碎事,往往就係呢啲突發狀況搞到人崩潰。
講到尾,家居保險似買把遮——好天曬唔覺有用,落雨先知值回票價。匯豐個計劃聰明在畀你自選保障組合,好似我住低層單位唔怕爆渠,就剔除咗「污水倒灌」項目;但因為成日出差,特別加錢買多層「空置單位保障」。而家用HSBC Red信用卡交保費仲有4.4%回贈,變相每年慳返幾餐茶錢。計過數,每月保費平過叫兩次外賣奶茶,但當你半夜對住浸濕嘅結婚相簿嗰陣,就會明呢舊錢係人生最抵使嘅投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