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夏天,颱風來襲時,我住在台北的老公寓裡,窗外風聲呼嘯,雨點像子彈一樣打在玻璃上。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八號風球的威力,整晚不敢閤眼,生怕屋頂會被掀翻。從那以後,每次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我都會提前準備,因為這種天災不是開玩笑的,一個疏忽就可能釀成大禍。
防颱的關鍵在於事前規劃。颱風來臨前幾天,我會先檢查家裡的水電管線,確保沒有漏水或短路風險。窗戶得用膠帶加固,避免玻璃碎裂飛濺;陽台的盆栽和雜物也要收好,否則強風一吹,它們就成了致命武器。食物儲備更是不能馬虎,我會買足三天的乾糧、罐頭和瓶裝水,外加急救箱和備用電池,手機充飽電,以備斷電時還能聯絡外界。
颱風登陸當下,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待在家裡別出門。我曾經看過新聞報導,有人冒雨外出,結果被倒下的樹木壓傷。那時候,我會拉上窗簾,減少看到外面的恐怖景象,同時打開收音機或電視,隨時關注氣象更新。如果風勢太猛,房子開始搖晃,就躲到最堅固的房間,比如浴室或儲藏室,遠離窗戶。記得有次颱風夜,鄰居的招牌被吹落,砸中街邊車輛,那轟隆聲讓我至今心有餘悸。
颱風過後,清理工作也要謹慎。不要急著出門,先確認官方宣布安全了再行動。我會戴好手套和口罩,檢查屋內外有無積水或損壞,尤其注意電線是否裸露,避免觸電。社區的公共區域常有斷枝或瓦礫,清理時最好結伴而行。有一次,我幫忙鄰居清掃時,發現水溝堵塞,差點滑倒,這提醒我事後評估環境風險的重要性。
說到底,防颱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日常的累積。每年颱風季前,我都會複習這些步驟,甚至教導孩子們如何應對。台灣地處颱風帶,這種經驗傳承能救命。希望我的分享,能讓大家在狂風暴雨中多一分安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