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整理稅單的季節。去年我鄰居陳太因為錯過一項撫養扣除,白白多繳了八千多塊,氣得在管理處拍桌子。這讓我意識到,省稅不是數學題,而是場情報戰。2025年的新制像塊七巧板,得用對方法才能拼出完整優惠。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是「雙薪家庭分計制」鬆綁。記得三年前幫朋友處理稅務,他們夫妻年薪合計剛跨過累進門檻,結果多繳了5%稅金。現在財政部允許將薪資拆開計算,像把兩杯水倒進不同容器。我上週試算過,同事阿明夫婦用新制能省下兩萬三,相當於多領半個月薪水。關鍵要在申報書第7欄勾選分計選項,附上結婚證明正本,別像我表弟去年只交影本被退件。
長照扣除額擴大讓我特別有感。去年陪母親申請失能認定,光是跑醫院開證明就耗掉整個下午。2025年新增「居家照護設備抵減」,我幫王伯伯申請電動護理床補助時發現,連防褥瘡氣墊都列入範圍。但要注意收據必須載明患者姓名,上次李小姐用統編開票被剔除,八千塊補助直接飛走。
綠能住宅優惠藏著魔鬼細節。張工程師裝太陽能板省了四萬稅金,卻漏掉儲能系統抵減。現在法規要求設備需具備TUV認證,我見過有人買二手貨結果無法申請。更隱蔽的是屋頂綠化補助,頂樓鋪草皮每坪抵五百,但得提供景觀設計師簽證,這點連代書都常忽略。
最近幫創業的年輕人規劃稅務,發現青年首購優惠變嚴了。去年林小姐買預售屋還能適用400萬免稅額,今年改限完工交屋年度。更棘手的是利率補貼,上週客戶陳先生因信用報告有遲繳紀錄,差點失去1.5%的補助。建議現在就調聯徵報告,有瑕疵至少留半年修復期。
跨境工作者要當心新陷阱。香港分行的James去年被追繳三十萬,源於漏報海外職務津貼。現在國稅局用AI比對出入境紀錄,連機票存根都可能成為證據。我整理出三層防護網:境外所得超過百萬需附納稅證明,住房補貼要換算台幣申報,最關鍵是在備註欄加註「非境內提供勞務」,這行字去年幫黃總監擋掉查稅通知。
看著抽屜裡泛黃的稅單,想起二十年前首次報稅手忙腳亂的樣子。現在學會提前三個月整理單據,用紅黃綠三色標籤區分扣除憑證。與其焦慮補稅,不如本週末就打開國稅局APP預填服務,系統已納入2025新制參數。記住四月不是終點,整年都在節稅賽道上——那台舊冷氣換成變頻時,記得把節能標章貼在收據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