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走进多伦多的海底捞分店,那股熟悉的麻辣香气扑面而来,瞬间把我拉回了在上海街头排队等位的日子。作为一个在亚洲生活了十年又搬到加拿大的人,火锅对我来说不只是食物,而是连接家乡记忆的桥梁。海底捞在加拿大的扩张挺有意思的——多伦多和温哥华的分店,都开在华人聚集区,但氛围却各有特色。多伦多的店在Scarborough,总感觉更热闹些,周末晚上去,得提前半小时排队;温哥华的Richmond分店呢,窗外就是雪山景,吃着火锅看雪落,那种反差感太妙了。
在多伦多分店,我每次都直奔那锅麻辣汤底,它用的是加拿大本地牛肉骨熬的高汤,辣度调得刚好,不像国内那么冲,却保留了川味的精髓。必点的头牌必须是雪花肥牛,肉质鲜嫩得入口即化,我猜是安大略省的农场直供,脂肪分布均匀,涮个三秒就能捞起,配上特调芝麻酱,一口下去,油脂的香气在舌尖炸开。还有那个手工虾滑,服务员会现场帮你打丸,虾肉弹牙不腥,加了点西洋芹碎,意外地清爽。别忘了点份豆花,加拿大的大豆品质高,豆香浓郁,在辣汤里煮软了,吸饱汤汁,比肉还过瘾。
温哥华分店呢,靠海的地理位置让海鲜成了亮点。我上次去点了加拿大龙虾,整只鲜活下锅,肉质紧实带甜,蘸点蒜蓉酱油,鲜得让人摇头晃脑。必试的还有本地三文鱼片,油脂丰富却不腻,涮在菌菇汤底里,汤头瞬间变鲜甜——这汤底用了BC省的野生蘑菇,熬得醇厚,冬天喝一碗,浑身暖洋洋。温哥华的蔬菜拼盘也值得夸,有机农场的新鲜货,西蓝花和芦笋脆生生的,涮完还带着泥土香,不像冷冻品那样软塌。服务员总提醒别煮太久,这点贴心,让我想起国内海底捞的招牌服务。
两地分店的差异挺有趣,多伦多的菜单更偏重肉类,可能迎合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温哥华则融合了太平洋风味,海鲜比例高。但共同点是食材本地化做得好——加拿大严格的食品标准,让每道菜都安全放心,连调料都减了味精,吃起来健康些。我个人建议先点个鸳鸯锅,一半辣一半菌汤,这样能尝遍招牌。记得带朋友去,多点人分享,人均30-40加币就能吃撑,性价比比国内还高。吃完别急着走,试试免费的水果冰粉,加拿大的浆果酸甜解腻,完美收尾。
说到底,海底捞在加拿大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场美食文化对话。它把川味的热情融入了北美的悠闲节奏里,每次去都像回家。下次路过多伦多或温哥华,别犹豫,走进去点一桌,那份烟火气能治愈所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