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飞多伦多-北京这条线,前前后后也有十来次了。选择不少,但海南航空(Hainan Airlines)确实是我个人清单里一个挺有意思的存在。它不像中东土豪航司那样铺张,也没有某些老牌航司的“端着”,感觉更像是一个在努力提供点“中国式舒适”的务实选择。如果你也打算踏上这趟横跨太平洋的漫长旅程,或许我这些年摸爬滚打攒下的一些细碎心得能帮你少踩点坑,多点舒坦。
先说航线本身。多伦多皮尔逊(YYZ)直飞北京首都(PEK),海航这条线算是主力之一了。十几个小时的航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让你深刻体会到选对航班和座位的重要性。海航的执飞机型通常是波音787梦想客机,这飞机本身挺争气,舱内气压和湿度调节比老机型舒服不少,下飞机时耳朵和皮肤的“抗议声”会小很多。787的大舷窗也是个亮点,没有遮光板,靠按钮调节明暗,看着北极光或者太平洋上的日出日落,那种感觉,值回一半票价。
重点聊聊机舱里的那点事儿。海航的客舱服务,我觉得精髓在于它试图营造一种“中式待客之道”。空乘的笑容普遍比较真诚,不是那种程式化的,特别是对讲中文的乘客,你能感觉到一种额外的亲切感。服务节奏上,不算特别麻利,但胜在耐心细致。渴了想多要杯水,或者毯子枕头不够厚实,尽管开口,一般都能满足。经济舱的座位空间,说实话,各家都半斤八两,十几个小时蜷着都难受。秘诀在于:选座要趁早,且带点策略。尽量避开机翼后方靠近厕所和厨房的位置,除非你想整晚听交响乐(各种开关门声、冲水声、餐车碰撞声)。海航官网或APP选座开放时间多留意,提前锁定靠窗或过道,紧急出口排的腿部空间是宝藏,但通常要额外付费或留给高卡会员。
餐食是长途飞行绕不开的话题。海航的经济舱餐食,我觉得在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有“中国胃”的朋友会比较受用。去程(多伦多飞北京)的主餐,往往能吃到像红烧牛肉面、宫保鸡丁饭这类热乎乎、味道还不错的选项。回程(北京飞多伦多)的餐食水准感觉更稳,毕竟是从基地出发。中间那顿简餐或早餐,有时会提供三明治或粥点。有个小窍门:如果对西式餐食不感冒,或者有特殊饮食需求(素食、清真等),务必在订票时或至少提前24小时通过客服或官网预订特殊餐食。海航的特殊餐种类挺全,味道通常比标准餐更用心,而且能优先送餐,不用眼巴巴看着别人吃完。
娱乐系统方面,海航的屏幕尺寸和清晰度还行,片库也算丰富,华语新片、好莱坞大片、剧集、纪录片都有覆盖。但实话实说,片源更新速度不算最快。建议自己平板或手机里还是备点存货,以防万一系统抽风或者没有合口味的片子。耳机是普通插孔非蓝牙的,如果对音质有要求,带个转接头用自己的耳机更舒服。机上Wi-Fi是收费的,价格不算便宜,网速也就能应付发发文字信息,刷视频就别想了,不如趁这时间好好休息或者看看书。
预订环节,想省钱又省心,得花点心思。海航官网和APP肯定是信息最全、最权威的渠道,特价票、会员日促销第一时间都在这里放。但别只盯着一家!多刷刷像Google Flights、Skyscanner这类聚合平台,有时能发现官网没有的联程特价,或者通过OTA(在线旅行社)打包酒店有额外优惠。不过,一旦涉及到改签退票,官网预订的灵活性和沟通效率通常更高。注册个海航金鹏会员绝对不亏,飞这条长线积累里程很快,兑换免费机票或者升舱是实打实的福利。另外,关注一下转机政策。如果你是飞往国内其他城市,海航在北京的中转服务做得还可以,有时买联程票在首都机场T2转国内线,行李直挂和快速通道能省不少事。
最后唠叨几句实用的。加航程十几个小时,舒适度是熬出来的。除了选好座位,必备三件套:颈枕(充气或记忆棉看个人喜好)、降噪耳机(隔绝引擎噪音和熊孩子哭闹的神器)、一双厚袜子或便携拖鞋(长时间穿鞋脚会肿)。保湿喷雾和润唇膏对付机舱干燥有奇效。护照、签证、入境卡(现在很多是电子申报了)提前准备好,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落地北京前,空乘会发入境健康申报二维码,强烈建议在飞机上有网或落地连机场Wi-Fi时提前填好,能省去在边检排长队的麻烦。
飞海航的多伦多-北京线,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相对均衡的体验。没有极致的奢华,但在核心需求——安全、准点、还算可口的餐食、亲切的服务上,做得比较扎实。价格通常也较有竞争力。把预期放平,准备工作做足,这趟跨越半个地球的旅程,也能成为一段不算太煎熬的回忆。毕竟,窗外的云海和即将到达的故乡,才是最美的风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