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胃里已经惦记着那笼冒着热气的虾饺了。开车穿过温哥华的街道,拐进Richmond,空气里的味道都变了——咸水海鲜的鲜甜混着老火汤的醇厚,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就打开了记忆里某个尘封的角落。这里不是香港,却比很多地方都更懂“一盅两件”的精髓。
麒麟酒家(Kirin Restaurant)的老主顾们,多半认准了它十几年不变的水准。落地窗外车水马龙,里面是另一番天地:滚着金边的骨瓷茶具,穿着白制服、手脚麻利的阿姨推着吱呀作响的点心车穿梭,空气中浮动着普洱的沉郁和刚出炉叉烧包的焦糖甜香。点心的秘密在于“鲜”和“手作”。虾饺皮要透如蝉翼,包裹着饱满弹牙、甚至带点脆劲的整只鲜虾,那标准的十三道褶子,是老师傅指尖的韵律。别小看那碟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豉汁蒸凤爪,软糯脱骨,豆豉的咸鲜完全沁入骨髓,嗦一口,连骨头缝都是香的。这里的叉烧酥是另一个传奇,层层叠叠的酥皮薄如纸,一碰即碎,裹着蜜汁叉烧的滚烫内馅,甜咸交融得恰到好处,油香在舌尖化开却不腻,是罪恶又满足的滋味。
若论传统与气派,玉庭轩(Fisherman\’s Terrace Seafood Restaurant)在Aberdeen Centre顶楼占尽地利。巨大的落地窗把天光引入堂皇的大厅,周末早茶的热闹程度堪比集市。推车文化在这里依然鲜活,看着一笼笼点心从眼前经过,眼疾手快是基本功。除了经典的虾饺烧卖,他们的蜂巢芋角值得专程一试。炸得金黄酥脆的外壳形如蜂巢,咬下去“咔嚓”轻响,内里是粉糯咸香的芋泥混合着细碎的肉粒和香菇,口感对比鲜明,是味蕾的奇妙探险。马拉糕蓬松如海绵,带着浓郁的红糖和椰香,是完美的甜蜜收尾。
帝苑皇宴(Empire Seafood Restaurant)则像一位低调的世家子弟,点心出品有着教科书般的精准。流沙包是这里的招牌,面皮松软,轻轻掰开,金灿灿、热腾腾的咸蛋黄流沙如熔岩般汹涌而出,咸甜交织,奶香浓郁,带着沙沙的颗粒感,吃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他们的腐皮卷也别有洞天,炸得酥脆的腐皮包裹着鲜嫩的虾滑、韭黄和菌菇,蘸一点喼汁(辣酱油),复合的鲜味在口中层层绽放。即使是简单的牛肉肠粉,粉皮也拉得薄而滑,裹着大块嫩滑的牛肉,淋上特制酱油,是质朴的美味。
早茶不仅是吃,更是一场仪式。老茶客讲究“啷碗筷”(用第一泡热茶烫洗碗筷),懂得按喜好点“普菊”(普洱混合菊花)或香片。推车阿姨的粤语吆喝,邻桌阿伯哗啦啦的洗牌声(周末常有老人家饮完茶打牌),都是背景音。点心的温度稍纵即逝,虾饺离了蒸笼,鲜甜度就开始打折扣;酥皮冷了,那份销魂的脆感便荡然无存。所以,眼到、手到、嘴到,才是真谛。周末十一点后,热门馆子门口常排起长龙,想吃得悠闲,赶早是秘诀。
Richmond的早茶江湖,远不止这几家。街角巷陌,或许就藏着某家不起眼的小店,由老师傅坐镇,做着最地道的家乡味。那些热气腾腾的点心车,承载的不仅是食物,是手艺的传承,是乡愁的慰藉,是滚烫生活里一个笃定的、让人心生期待的晨间仪式。下次若来,别只盯着菜单,听听推车的声响,闻闻空气里的味道,跟着感觉走,或许能撞见属于你的那一笼惊喜。你记忆中最惊艳的那一口点心,又是在哪里遇见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