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朋友神秘兮兮地拉我去Richmond Hill的这家茶餐厅,说是能尝到最地道的港式风味。走进那扇不起眼的门,扑面而来的不是刺眼的灯光,而是熟悉的茶香和点心蒸汽的暖意。Richmond Hill这个角落,聚集了不少华人移民,茶餐厅就成了我们这些思乡人的避风港。那天下午,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人来人往,心里莫名涌起一股踏实感——仿佛回到了香港的街头小店,但多了一份加拿大独有的宁静。
点心上桌时,我差点儿忘了拍照分享。虾饺晶莹剔透,皮薄得几乎透明,轻轻一咬,鲜虾的Q弹瞬间在嘴里爆开,配上微甜的酱油蘸料,简直是童年记忆的完美复刻。烧卖个头不小,猪肉馅儿混着香菇丁,蒸得恰到好处,不油腻也不干涩,每一口都透着老厨师的功底。还有那蛋挞,金黄酥脆的挞皮裹着嫩滑的蛋奶馅,咬下去时热乎乎地淌汁,甜度刚好,不会齁嗓子。这些点心不是工厂流水线的产物,而是手工现做,厨房里不时传来擀面杖的敲打声,提醒你这是真材实料的诚意。
奶茶端上来时,我特意让服务员别加太多糖。港式奶茶的灵魂在于茶底的浓烈和奶的丝滑融合,这家店用的是斯里兰卡红茶煮制,过滤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渣滓。第一口下去,苦涩的茶香先冲上舌尖,接着牛奶的醇厚慢慢包裹住味蕾,最后留下一丝回甘。我小口啜饮着,想起小时候在香港茶档排队的日子——那时奶茶是奢侈的享受,现在坐在这里,却品出了时光的变迁。老板是个老香港人,闲聊时告诉我,他坚持用传统方法拉茶,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熬煮,只为保持那份原汁原味。这种执着,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餐厅的氛围不花哨,木桌椅排得紧凑,墙上挂着老香港的黑白照片,播着轻柔的粤语老歌。服务生动作麻利,看我用筷子笨拙地夹点心,还笑着示范正确姿势。结账时,账单上的数字让我惊喜——人均不到20加元,就能吃出满满的幸福感。离开前,我打包了一份菠萝包,热乎乎的带回家。路上,我忍不住想,Richmond Hill的这家小店不只卖食物,它承载着移民的故事,让异国他乡的我们找到归属。下次带爸妈来,他们准会说:“这才是家的味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