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那扇熟悉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新鲜出炉菠萝包甜香、丝袜奶茶浓郁茶韵,还有镬气十足小炒气息的暖风扑面而来。耳边是熟悉的粤语点单声、杯碟碰撞的清脆响声,还有邻桌阿叔阿婶们热闹的倾偈(聊天)。每次踏进Richmond Hill这几家老字号的茶餐厅,都像瞬间按下了时空穿梭的按钮,一秒回到香港街头巷尾那份最熨帖的烟火气里。不是那种精致的、需要正襟危坐的高级食府,而是带着点市井气、充满了生活质感和人情温度的“饭堂”。
你说它吵吗?是有点。几张台挤得近,高峰期人声鼎沸是常态。但奇怪的是,这种“吵”反而成了一种背景白噪音,让人莫名安心。侍应阿姐(大姐)们手脚麻利得很,眼神锐利,记性也好,常常是刚坐下,熟悉的冻柠茶或热奶茶就已经“笃”一声放在台角。那份熟稔,不是职业化的微笑服务能比的,更像街坊邻里间的默契。点个常餐,沙爹牛肉面配炒蛋多士,或者干脆来份碟头饭,豉椒排骨、粟米斑块、滑蛋牛肉… 选择多到眼花缭乱,价格却实在得让人感动。分量?绝对对得起“抵食”两个字,满满当当一大盘,看着就踏实。
最考究功夫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一杯靓奶茶,绝对是检验茶餐厅灵魂的试金石。好的丝袜奶茶,茶胆要够醇厚,撞茶(拉茶)的功夫要足,让空气充分融入,口感才够顺滑绵密,茶香、奶香、淡淡的回甘缺一不可,绝非糖水加奶精的敷衍。Richmond Hill几家口碑好的店,端上来的奶茶,色泽是那种深褐透亮的“茶走色”,表面微微挂杯,呷一口,那股浓而不涩、香滑入喉的劲儿,是无数个下午提神醒脑的慰藉。配上刚出炉、热辣辣、酥皮能掉渣的菠萝油,冰凉的牛油片在热菠萝包中间慢慢融化,一口下去,冰火交融的幸福感,是任何高级甜点都替代不了的朴实快乐。
当然,镬气小炒是另一张王牌。干炒牛河,河粉要干身爽利,不油不腻,每条粉都均匀裹上酱色,牛肉够嫩够入味,豆芽韭黄保持脆口,最后撒上芝麻提香。端上来时那股带着焦香的热气,就是“镬气”的灵魂。星洲炒米、扬州炒饭、椒盐鲜鱿… 每一碟,都讲究一个“快、准、狠”,大火猛灶,瞬间锁住食材的鲜味和水分,炒出来的东西才有那股子“锅气”带来的独特风味。有时候,看着师傅在开放式厨房里翻腾跳跃,火光映红脸庞,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动感的美食表演。
在这里吃饭,规矩是少不了的,但也是乐趣的一部分。自己找位?太正常了。搭台(拼桌)?家常便饭。点单要快?不然阿姐可能忙得飞起顾不上你。催单?基本不敢,因为厨房的节奏自有章法。但正是这种带着点“粗线条”的流程,反而透着一股真实和不加修饰的效率。食物来得快,吃得也快,吃完抹抹嘴就走,没有繁文缛节,纯粹就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痛快。这种效率,也是港式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吧。
每次坐在那卡座里,吃着熟悉的碟头饭,听着周围的粤语乡音,看着墙上可能有点过时但亲切感十足的菜单海报,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这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地方,更是无数移居此地的香港人(以及热爱港式文化的食客们)安放乡愁、寻找身份认同感的一个小小驿站。那份热腾腾的食物香气,嘈杂却温暖的环境,还有侍应阿姐一句随口的“今日想食乜嘢?”,都构成了在异国他乡一份独特而珍贵的归属感。Richmond Hill的茶餐厅,是美食,更是一种活色生香的生活方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