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Keung\’s Delight那扇略显低调的玻璃门,扑面而来的不只是点心蒸笼里氤氲的热气,还有那股子久违的、活色生香的港味。开在万锦不起眼的角落,它却像一颗磁石,牢牢吸住了我的胃和那些关于香港街头的记忆碎片。这里没有浮夸的装潢,几张圆桌,几把靠背椅,人声鼎沸间,蒸笼盖子掀开的“噗嗤”声、碗碟轻碰的脆响,还有伙计麻利的粤语吆喝,交织成最动人的背景乐。来这里,别指望什么fine dining的仪式感,要的就是这份地道的、滚烫的市井烟火气。
点心车吱呀呀地推过来,那阵仗,真叫人选择困难症发作。蒸笼叠得老高,每揭开一个都是惊喜盲盒。首推那笼晶莹剔透的“水晶鲜虾饺”,薄如蝉翼的澄面皮,裹着饱满到几乎要破皮而出的虾仁,粉嫩透亮。咬一口,虾肉的鲜甜弹牙瞬间在嘴里炸开,带着微微的汁水,没有一丝腥气,只有纯粹的海洋鲜味。澄面皮韧而不破,功夫就在这毫厘之间。旁边的“蟹籽烧卖皇”也毫不逊色,敦实饱满,顶上铺满橙红的蟹籽,咬下去,是扎实弹牙的猪肉馅混合着切碎的鲜虾粒,肥瘦比例恰到好处,油润却不腻,蟹籽在舌尖噼啪爆开,咸鲜味十足,是那种吃了就停不下来的经典。
油炸点心的香气霸道得很,隔老远就勾人。金黄酥脆的“酥皮叉烧包”绝对是必杀技。它颠覆了传统叉烧包软乎的形象,外层是烤得极其松化、层次分明的菠萝包式酥皮,轻轻一碰就簌簌掉渣。内里是滚烫浓稠、甜咸适口的蜜汁叉烧馅,肥瘦相间的叉烧粒裹着酱汁,趁热咬下去,酥皮的香脆、叉烧的丰腴、酱汁的甜润在口腔里交融,那种罪恶又满足的幸福感直冲天灵盖。还有那小巧玲珑的“香煎萝卜糕”,两面煎得焦香金黄,内里是软糯绵密、饱含腊味和虾米香气的萝卜丝,蘸一点店家自制的辣椒酱,咸香微辣,是唤醒清晨味蕾的绝佳选择。
点心虽好,也别忘了那些镇场子的“大菜”。“干炒牛河”是检验粤菜馆功力的试金石。Keung\’s的出品,一上桌就能闻到那股子猛火爆炒才有的“镬气”——酱色均匀油亮,河粉根根分明,不黏不坨,牛肉大片且滑嫩,豆芽爽脆,韭黄提香。入口焦香、油润、爽滑兼备,没有多余的油腻感,只有满满的烟火镬气和扎实的满足。若是偏好汤水,“柱侯牛腩煲”是秋冬暖心的慰藉。牛腩炖得酥烂软糯,筋肉相连的部分尤其精彩,入口即化却又不失嚼头。浓郁的柱侯酱汁完全渗透进每一丝纤维,咸香中带着微妙的豆豉甘香和南乳风味,底下垫着的白萝卜吸饱了汤汁精华,软糯入味,拌饭一绝。
坐在人声鼎沸里,听着邻桌阿婆用粤语讨论哪样点心最靓,看着伙计熟稔地穿梭添茶,恍惚间像是回到了香港那些老旧的茶楼。Keung\’s的魔力,就在于它不追求新奇的噱头,只执着于把最传统的港式味道,用最扎实的功底呈现出来。每一笼点心,每一碟小炒,都藏着师傅对火候、调味几十年如一日的拿捏。那份镬气,那份鲜甜,那份市井的热闹与温情,是任何华丽包装都无法替代的。它或许不够精致,但那份直抵肠胃的熨帖与满足,正是我们这些异乡游子,在舌尖上寻找的故土慰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