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嘅茶餐廳,冷氣呼呼吹住頭頂吊扇,隔離檯兩位白頭阿伯傾到聲調愈來愈高。
「我份強積金?咪講笑!攞晒出嚟都唔夠交三年租!」阿伯甲叉燒包啃到一半,激動到噴咗啲碎。
「你呢啲叫計錯數呀!」阿伯乙拎住杯凍檸茶篤篤檯面:「我舊年買咗政府嗰隻年金,計到清清楚楚,每月有六千幾蚊落袋,當幫補吓囉…」
我豎起耳仔偷聽,手指不自覺喺手機撳開「香港年金計算機」。呢個免費工具,原來真係唔少老友記嘅救命草。
香港人退休有幾頭痕?數字最赤裸。打工仔強積金平均滾存得廿幾萬,公屋輪候冊長過彌敦道,私樓租金年年癲升。政府推嘅「公共年金計劃」(而家叫「終身年金計劃」)似粒止痛丹,但食唔食得落肚,真係要計過至知——尤其當你手揸住嘅可能係棺材本。
我拎自己做實驗:55歲男,一炮過擺100萬落年金計劃。撳幾下計算機,結果跳出嚟:每月大約收$5,800,收到百年歸老為止。心諗:「嘩,廿年先回本喎!」但再撳深一層,發現個精妙位:呢舊錢如果擺銀行,按而家接近零嘅息率,廿年後仲係得100萬;但年金嘅魔法係,只要你活得夠長,政府就要繼續找數。活到90歲?計過實際年回報接近4%,跑贏晒而家啲保守基金。
上個月約咗中學死黨阿May飲茶。佢係單親媽,捱到個仔大學畢業先鬆啖氣。「我手頭得嗰八十幾萬儲蓄,驚第日病咗冇錢醫呀!」我幫佢撳計算機:如果佢60歲買年金,每月拎約$4,600。「痴線!連交管理費同食飯都唔夠!」佢嗌出聲。但當我哋再模擬「部分資金買年金+部分買醫療保險」嘅組合,佢個樣先冇咁灰——原來將筆錢拆開兩份,一份鎖死做穩定現金流,另一份擺流動資金防身,盤棋先叫做行得通。
用多幾次個計算機,摸出幾個香港人好易踩嘅陷阱:第一係「通脹盲點」。而家計出每月$5,800,廿年後購買力可能得返一半。第二係「孤注一擲」——見過有師奶諗住賣樓套現600萬全押年金,每月收三萬幾好和味。但計過條數,佢忽略咗醫療同突發使費嘅需要,到時要攞錢?對唔住,年金係單程路。第三最陰濕,係「人情債計漏數」。好多基層長者靠仔女比家用過活,但當仔女失業或移民,條水喉突然截斷,成盤退休規劃即刻散晒。
喺深水埗社企搞退休講座時,遇見70歲嘅根叔。佢好自豪話用年金計算機玩到出神入化:「我專登等65歲先買!你睇——」佢喺殘舊手機撳出結果:擺50萬本金,每月拎$3,900。「早五年買收少成千蚊㗎!計到盡先夠錢同老婆飲茶食燒鵝呀嘛!」全場爆笑。但根叔跟住嗰句先係金石良言:「計還計,最緊要預留一舊『急症錢』放喺枕頭底。試過半夜心口痛,的士衝急症都要現金啦!」
玩熟個年金計算機,發現佢最值錢唔係「計到幾多」,而係逼你面對現實。撳完數字,你會自動問自己:屋企層樓供完未?老公份危疾保夠唔夠冚?仔女係咪靠得住?甚至殘酷到要諗:我家族有冇長壽基因?呢啲先係退休盤數嘅根基。工具永遠係死嘅,但當你肯拎個計算機反覆撳、配搭唔同方案(年金+收租+part-time),嗰種掌控感,比齋等政府派糖實在得多。
琴日經過北角春秧街,見個賣茶粿嘅婆婆推住車仔,白髮被風吹到亂糟糟。突然諗起年金計算機入面跳動嘅數字——無論結果係安心定係心噏,起碼我哋仲有得揀點樣面對老呢場硬仗。返到屋企,我撳多最後一次:如果由今日起每月儲多二千蚊落年金… 屏幕閃出淡藍色嘅未來。窗外飄雨,我拎起電話打比阿媽:「聽朝去飲茶吖?我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