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街市買菜,經過集友銀行門口,醒目的利率優惠海報讓我停下腳步。老實說,這年頭錢放活存跟放枕頭底沒兩樣,看著數字沒什麼動靜,心裡倒是不踏實。走進分行問個仔細,才發現這波定期優惠,藏著些有意思的門道。
理專陳先生遞來熱茶,指著螢幕解釋:「這次主打『階梯式加碼』,不是死板板一個利率扛到底。」他舉例,若選12個月定存,前三個月給足1.95%,中期跳上2.15%,最後三個月衝到2.35%。「適合手邊有閒錢,但怕臨時要用錢的人。」他補充,提前解約只損失當期加碼息,本金和基礎利率照保,這設計倒是有點人性。
我翻著宣傳單,注意到「新資金限定」這條款。陳先生坦率說:「銀行當然想吸新血嘛!」不過他透露個小技巧:「把別家銀行的定存到期日算準,轉過來就符合資格。舊戶想參加?拿筆沒在集友存過的錢進來也行。」他眨眨眼:「搬家費、年終獎金、甚至賣掉股票的現金,都算『新資金』。」
高息方案通常伴隨高門檻,但這次意外親民。最低五萬港幣就能進場,相較某些要百萬起跳的私銀方案,小資族總算能喘口氣。陳先生提醒我:「別光看最高數字,要算『年均利率』。」他當場按計算機:假設存50萬,12個月階梯方案滾下來,實際年化約2.15%,比牌告固定利率多賺兩千多港幣利息。
走出銀行時,拎著理專送的環保袋裝滿資料。路上遇到鄰居張太,她抱怨某外資銀行的定存綁三年利率才2%。我指著環保袋上的集友LOGO:「去問問階梯方案?頭三個月就有1.95%了。」她眼睛一亮:「當真?明天帶孫女上學順便去!」
錢放對地方,比拼命賺更重要。這道理像種菜,好種子撒在沃土才發得了芽。集友這波優惠未必是市場最高,但階梯設計確實照顧到現實生活的資金彈性。經過茶餐廳,聽見伙計阿強跟老闆預支薪水,說要湊錢存定存賺息。我心裡暗笑:連茶餐廳都捲入定存潮,這利率,看來真戳中老百姓的心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