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淺草寺前的便利商店,我盯著收銀機螢幕發愣。刷完最後一盒草莓大福,螢幕跳出結帳金額:1,580日圓。手機簡訊同時震動,台幣扣款竟是345元。「這匯率不太對吧?」我喃喃自語,店員茫然看著我。那次之後,我才驚覺海外刷卡的水,比想像中深得多。
銀聯卡在亞洲暢行無阻是真的,但匯率背後的貓膩沒人告訴你。銀行櫃檯總笑著說「免手續費好划算」,卻沒提他們悄悄在匯率裡加了0.3%到1%的「營養費」。更別提有些POS機螢幕跳出「請選擇貨幣」時,若傻傻選了新台幣,等於同意店家啟動DCC動態貨幣轉換——匯差立刻再吞你3%到8%,比機場換匯還狠。
去年曼谷潑水節,我在Central World血拼時學乖了。拿著兩張同銀行銀聯卡測試:A卡在化妝品櫃刷8,720泰銖,堅持選當地貨幣;B卡在服飾店刷類似金額,店員誘導下按了台幣結帳。回飯店對帳單,B卡竟多付142元台幣。隔天直奔SuperRich換匯所,玻璃窗貼滿各銀行即時匯率表,才發現銀聯的報價比現場換鈔差了0.15銖。從此我養成怪癖——凌晨三點爬起來查銀聯官網「匯率查詢」頁面,像看股票大盤似的。
真正省到錢的秘訣藏在三個時間差裡。第一是「交易日與請款日」的魔術:週五晚上在首爾明洞刷韓元,銀行週一才請款,這三天匯率浮動可能讓你多賺一頓烤肉。第二是「結算路徑」的玄機:同樣刷銀聯卡,走銀聯國際通道通常比繞道其他卡組織划算。第三招最狠:瞄準每月1日、11日、21日銀聯的「優惠匯率日」,我在大阪黑門市場用這招買和牛,匯率硬是比前一天漂亮1.2%。
上個月在越南峴港海鮮攤,老闆指著POS機問:「UnionPay?」我點頭後他神秘一笑,龍蝦直接打九折。原來有些店家為吸引陸客,銀聯消費另有隱藏優惠。這倒是意外收穫——但別高興太早,結帳時我仍緊盯螢幕,直到看見「VND 1,250,000」字樣才鬆口氣。回台後翻帳單,那筆換算台幣1,632元,比網上即期匯率只差7塊錢,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下次旅行前,記得做這三件事:打開銀聯官網把匯率頁面加入書籤;手機下載XE Currency即時比價;把信用卡背面的「+886」客服電話存好。當你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刷下精品那刻,聽見後方陸客驚呼「這匯率太坑」,你嘴角揚起的微笑,會比塞納河夕陽還耀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