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都在问特斯拉的股票现在还能不能碰。说实话,这问题真不好三言两语回答。我关注这家公司快十年了,从它被华尔街当笑话,到如今成为搅动全球汽车和能源市场的巨兽,每一步都充满戏剧性,股价更是像坐上了过山车。想投特斯拉?光看K线图可不够,得把它拆开了揉碎了,看清楚骨子里的东西。
很多人还停留在“特斯拉就是造电动车的”这个层面。这认识太浅了。没错,卖车是它目前最主要的现金牛业务(虽然利润波动挺大),但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我观察它的布局,核心更像是一家垂直整合的科技和能源平台公司。从自研的芯片、电池(4680的良品率爬坡是近期关键看点),到那个争议不断但迭代飞快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软件,再到庞大的超充网络和日益壮大的储能、太阳能业务,它试图掌控整个价值链。这种模式一旦跑通,护城河会非常深,但同时也意味着持续的巨大投入和难以预测的技术风险。
说到市场趋势,眼下特斯拉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十字路口。中国市场的竞争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比亚迪、蔚小理,还有一堆虎视眈眈的传统巨头转型产品,都在疯狂内卷。价格战一波接一波,特斯拉也不得不频繁调价应对,这对毛利率的压力肉眼可见。上海工厂的高效运转是利器,但本土化竞争的烈度也是全球之最。另一边,欧洲市场政策风向和消费者接受度在稳步提升,算是个亮点,但体量短期还难以弥补中国市场的波动。北美大本营,Cybertruck的产能地狱和口碑两极分化,是新的不确定因素。
更关键的是几个“未来引擎”的进度。4680电池的量产规模和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平价车型的生死,也影响着储能业务的竞争力。我最近和几个电池行业的朋友聊,普遍感觉大规模稳定量产还有硬骨头要啃。FSD V12的端到端神经网络被吹得很神,实际道路表现和监管审批是两座大山,这直接决定了它能否从“选配功能”变成真正的“持续收入订阅服务”。还有那个Optimus机器人,发布会看着炫酷,离商业化落地还差十万八千里,资本市场现在更多是当个“故事”在听。
那回到投资策略,我的看法是,你得先想清楚自己的钱袋子有多厚,神经有多强韧。特斯拉的股票,天生就不是给心脏脆弱或者寻求稳定股息的人准备的。它的估值逻辑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其颠覆性技术未来成功的超高预期上。这就意味着,它的股价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马斯克的一条推文、一个季度的交付量略不及预期、某个竞品的技术突破、宏观利率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剧烈震荡。
如果你是个长期主义者,相信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重塑交通的大趋势,并且能承受可能高达30%-50%的阶段性回撤,那么逢低分批建仓、长期持有并忽略短期噪音,可能是一种方式。重点不是猜明天涨跌,而是持续跟踪那几个核心变量:4680的量产爬坡数据、FSD的实际进展和订阅用户增长、储能业务的增速(这块潜力巨大且利润率不错)、以及整体毛利率的稳定性。当这些关键节点出现实质性突破时,往往才是价值重估的时刻。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稍弱的,或者想参与波段操作的,可能需要更精细的策略。比如利用期权组合(像卖出备兑认购期权 Covered Call)在震荡市里获取一些额外收益,或者只在市场极度恐慌、估值被打到相对低位(比如对应明年预期市盈率进入一个你认为合理的区间)时才出手。千万别在情绪高涨、人人喊买时冲进去,特斯拉的历史无数次证明,那往往是短期高点。
我自己的一部分仓位是当作“未来门票”拿着的,另一部分会做做波段。每次加仓前,我都会反复问自己:支撑它高估值的那几个“未来故事”,今天有没有变得更清晰、更接近现实一点?如果没有,那就耐心等。投资特斯拉,本质上是在投资埃隆·马斯克和他团队把科幻变成现实的能力与执行力,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但也是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商业叙事之一。
评论: